第149章 《长白寻梦:松风砚底见鸿痕》

关灯
    拍遍’,可惜少了些‘一蓑烟雨任平生’的洒落。

    ”两人边行边论,竟不觉石阶已近尽头。

     三·观止:天池倒泻青冥里 卯时三刻,众人登上峰顶。

     云海忽然散去,长白山天池如一块凝脂美玉,静卧于十六峰环抱之中。

    池水幽深似墨,偶有细鳞跃出,惊破满池天光。

    煜明想起《山海经》中“天池之水,实为龙涎”的记载,忽觉指尖发麻,仿佛触到了天地间的灵气。

     “你看那乘槎河。

    ”明远指着天池北侧的出水口,水流如白练垂落,“世人皆道天池无波,却不知它暗通三江,正如词人心胸——容得下万顷波澜,亦分得清支流脉络。

    ” 煜明取出澄心堂纸,就着山石铺展。

    明远从行囊中摸出个锡盒,里面是晒干的桦树茸:“昨夜在猎户家煮过,最能解乏。

    ”两人席地而坐,看阳光在水面碎成金箔,听松风在耳畔吟成曲调。

     “记得七年前在金山寺,你说‘佳气漫山川’是书生痴语。

    ”煜明蘸着天池水研墨,“如今见了这等气象,可愿改个说法?” 明远望着远处层峦叠嶂,忽然从怀中取出一卷邸报:“今岁朝廷在辽东设马市,百姓交易额增长三成。

    你瞧这天池水,看似寂然,实则滋养万物——词笔亦当如此,要见天地大美,也要见人间烟火。

    ” 四·悟心:松烟入墨写天真 申时初,云雾渐起,天池蒙上一层薄纱。

     煜明铺开半幅宋笺,狼毫在砚中饱蘸松烟墨。

    明远折来一枝松枝,将松针铺在纸角:“长白山多古松,其墨宜写苍劲之笔。

    ”话音未落,一阵山风卷着松针掠过纸面,竟在“天池”二字旁添了道天然飞白。

     “此乃‘天人共笔’。

    ”煜明抚掌称妙,笔锋一转,写下《水调歌头·长白寻梦》: 长白接苍昊,万壑拥云来。

    千寻危阶直上,清气入胸怀。

    想见娲皇补石,漫道神龙潜渊,今古费疑猜。

    风动松涛起,疑是巨人咳。

     乘槎路,通银汉,绝尘埃。

    一泓寒碧,照尽尘世几兴衰。

    我欲衔杯问月,谁解冰心在玉,浩渺不胜杯。

    且就松根坐,看取乱云开。

     明远轻声吟诵,指尖抚过“浩渺不胜杯”句:“当年在太学,你总说词贵含蓄,今日却如此豪纵?” 煜明望着翻涌的云海,想起登山时所见的岳桦树——越是高寒处,越是生长得虬结苍劲:“天地大美在前,若再拘于平仄工稳,反失了真意。

    你看这岳桦,不似江南杨柳婀娜,却自有一股折不弯的气骨,这便是词心所在。

    ” 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 五·别绪:鸿泥雪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