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0章 《昆仑觅魂:天风海雨入词章》

关灯
    《云麓词心录》第一百五十章《昆仑觅魂:天风海雨入词章》 楔子·霜笳彻晓 大中祥符元年孟秋,煜明收到明远从河西寄来的狼毫笔时,正对着案头的《山海经图》出神。

    笔杆刻着“昆仑雪髓”四字,沾着西北的风沙,却在洛阳的桂花香里洇出一缕苍凉。

    砚池里的松烟墨尚未干透,纸上“昆仑者,地之中也”几字被穿堂风拂得轻颤,恰似他此刻起伏的心绪。

     “公子,苏大人的信差已在偏厅候着。

    ”墨砚捧着鎏金信匣进来,匣角嵌着片指甲盖大小的昆仑玉,“说是从玉门关外八百里加急送来的。

    ” 展开信笺,明远的字迹如刀刻斧凿:“九月初九,当至昆仑北麓。

    昔年太学论赋,曾约共赏‘亘带九地’之境,今可践约否?”煜明指尖抚过“践约”二字,忽忆起二十年前两人在国子监抄录《水经注》,烛花爆响中,明远指着“昆仑墟在西北,河水出其东北隅”一句,说此生必登昆仑绝顶。

     一·朔漠:车轮碾过青铜史 八月廿三,煜明与墨砚随商队出玉门关。

     驼铃声中,明远的旧部张千骑马来迎:“大人已在阳关备好粮草,此番入山,需十五日行程。

    ”戈壁滩上的落日如熔金,将远处的三危山染成赭红色,煜明忽然想起《昆仑山赋》里“鸿蒙初辟,崛然挺秀”之句,这亘古荒原,果然藏着天地初开的雄浑。

     行至第五日,夜风卷着细沙扑打帐幕。

    明远忽然掀开毡帘,递来半碗热羊奶:“还记得太学里偷读《穆天子传》?那时只当神话,如今却要亲履其地。

    ”他从怀里掏出卷羊皮地图,指尖划过“昆仑墟”标记,“明日过了疏勒河,便入了古人谓之‘河源’的地界。

    ” 煜明就着篝火翻看《昆仑山赋》抄本,火光在“阳和布濩,淑气氤氲”句上跳跃,忽闻帐外驼铃叮咚,竟是商队里的于阗乐师在弹奏胡笳。

    乐声苍凉,与赋中“祥禽弄吭,嘹唳穿云”遥相呼应,一时间竟不知今夕何夕。

     二·陟巅:万笏朝天入画来 九月初九,天光未破时,众人抵达昆仑北麓。

     明远指着天际线处的皑皑雪峰:“那便是《赋》中‘积雪千寻,寒芒射斗牛’的玉珠峰。

    ”他解下腰间革囊,倒出几粒青稞饼碎屑:“此去无路,需弃马徒步。

    ”煜明摸了摸行囊里的澄心堂纸,庆幸听了明远的话,用防水油布裹了三层。

     起初是碎石滩,继而遇着冰川融水形成的暗河。

    明远在前探路,忽然驻足指着崖壁上的岩画:“这是新石器时代的太阳图腾,比《山海经》还早千年。

    ”煜明凑近细看,赭红色的圆轮纹虽历经风雨,仍透着先民对光明的渴望,恰似词心,穿越千年而不熄。

     行至海拔四千米,氧气渐薄。

    煜明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