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七章 太皇太后薨4

关灯
    不下你们,也想再多些日子看顾着你们,可生死在天,由不得人……别担心,长生天会庇佑你们……玄烨,大清的江山,往后就全托付给你了。

    ” 说罢,太皇太后只觉浑身一阵虚浮的轻飘,却仍强撑着气息,断断续续说了几句宽慰的话。

    康熙埋在她膝头,终究是含泪,应下了这临终的嘱托。

    许是这一番情绪激荡耗尽了她最后的气力,太皇太后很快便没了精神,眼皮沉重地阖上,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,再也没有睁开。

     二十五日子时七刻,窗外大雪正漫天卷舞,将天地染成一片素白。

    慈宁宫内纵然炉火不熄、暖意萦绕,终究没能留住这缕即将燃尽的生命。

    太皇太后鼻尖那缕若有若无的微弱气息,终于在寂静中悄然散尽。

    确认她已然薨逝的那一刻,康熙等人再也支撑不住,压抑许久的哭声骤然撕裂殿内的沉寂,悲恸欲绝的呜咽在梁柱间回荡。

     “当——”丧钟应声而鸣,绵长而沉重的钟鸣穿透漫天风雪,如泣如诉地响彻京城的每一寸街巷。

    听闻钟声的百姓无不神色骤变,无论身在何处,都纷纷向着慈宁宫的方向跪拜下去。

    风雪依旧呼啸,天地间只剩下簌簌雪声与这无尽蔓延的哀戚,将整个京城笼罩在一片肃穆的悲恸之中。

     永和宫内,董佳佳刚卸了钗环预备安歇,窗外忽传来丧钟轰鸣,一声接着一声撞在心上。

    她心头猛地一沉,忙唤白霜唤醒众人,速速寻出缟素换上,整肃衣容静候康熙传召哭灵。

     天刚蒙蒙亮,带着霜气的旨意便传到了永和宫,命后宫众人即刻前往坤宁宫哭灵。

    慈宁宫本就地方有限,后宫之中,唯有皇贵妃、贵妃及茉雅琪等皇嗣得以入内守灵哭拜;董佳佳与其余嫔妃,则需在坤宁宫与前来奔丧的外命妇一同举哀,遥寄悲恸。

     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慈宁宫内,皇太后一身缟素跪于棺椁下首,右下手边是康熙,他的跪垫比皇太后稍退半个身位,身姿虽直却难掩形容憔悴;其余人等按礼制又比康熙再退一个身位,依次排开。

    康熙右下方,太子垂首领诸位皇子跪列哭灵,青丝素服衬得满殿悲戚;左下方,恭亲王率宗室亲族垂首跪伏,与太子等人相隔三个身位,鸦雀无声。

     皇太后左下手边是固伦淑慧公主,她的位置比康熙还要再低半个身位,鬓边白发在素衣映衬下更显凄然,身后一众宗室福晋敛声跪立;淑慧公主右手边,皇贵妃正领着贵妃与格格们垂首跪泣,衣袖间隐约可见拭泪的痕迹。

    因皇太后与康熙亲临守灵,殿内众人无不敛容屏息,纵有平日亲疏之别,此刻也尽皆摆出痛彻心扉的模样,任由悲声在殿宇间低回。

     坤宁宫内,太皇太后的灵位供奉于上首,烛火摇曳中,牌位上的字迹透着肃穆。

    下方众人依品级次序跪立举哀:灵位右侧,妃位之首的董佳佳身着素服,领着后宫其余嫔妃垂首跪伏;左侧则是固伦淑慧公主的儿媳,蒙古郡王福晋(亦是吉雅将来的婆母),她身后跟着一众外命妇,哭声与殿外风雪交织。

     董佳佳因位份居首,跪得离灵位颇近,恰好借着身前供桌的遮挡,哭到力竭时便悄悄换了干嚎,趁人不注意歇口气缓神。

    与她并排的几位妃嫔和福晋们显然也心照不宣,彼此眼神都未曾交汇,却透着十足的默契,谁也不会点破旁人的疲惫,更不会在此刻计较细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