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七章 太皇太后薨4
关灯
小
中
大
末节。
这般心照不宣的光景,倒比前两次为皇后哭灵时少了几分紧绷,多了些许无声的松弛。
太皇太后丧仪之上,规矩森严,无人敢有半分逾矩。
就连后宫中唯一身怀六甲的德妃,也始终敛声屏气地跪伏着,半点不妥的动静都不敢闹出。
董佳佳瞥见她因连日哭灵愈发苍白的脸色,唇瓣紧抿着隐有难色,心中不禁暗生感慨:不愧是将来要登上太后之位的人,这份忍耐力着实过人,连自己也得佩服几分。
方才见德妃身子微微一晃,似有些支撑不住,董佳佳本想悄悄挪过去搭把手,卖个人情。
怎奈两人之间隔着惠妃与宜妃,中间还隔着好几步的距离,终究是没法子靠近,只得作罢。
德妃这般窘迫,身旁的宜妃与荣妃并非毫无察觉。
只是她们与德妃素来关系疏远,各自心中都揣着盘算,谁也不愿在此刻主动伸手相扶,只当未见般垂首默立,任她独自强撑。
哭灵到了后三日,董佳佳见德妃已是面色惨白、身子摇摇欲坠,实在有些看不下去。
她寻了个间隙,凑到荣妃耳边低声说了几句:“德妃这光景怕是快撑不住了,你若方便便照看一二。
真要是出了什么差池惹得皇上心烦,咱们这些人恐也难免受牵连。
” 荣妃听后沉吟片刻,终究是微微点了头。
靠着荣妃暗中的几分照拂,或是趁人不注意递过一杯温水,或是借故让她稍作歇息。
德妃才总算有惊无险地撑过了七日哭灵。
太皇太后的丧礼却并未就此落幕。
康熙念及祖孙情深,执意要依汉礼为太皇太后守孝,欲服孝二十七个月。
大臣们接连上奏劝谏,言说国不可一日无君,在众人再三力争下,康熙才终于松口,改为“以一日代一月”,服孝二十七日方止。
转眼便到了康熙二十七年。
德妃这胎终究没能熬到足月,于正月九日诞下了二十三阿哥。
经太医仔细诊视,说阿哥的身子还算康健,毕竟德妃哭灵时已怀胎八个多月,这二十三阿哥生下来好歹足了九个月的数,底子算不上差。
只是这新生儿的啼哭,并未驱散后宫中因太皇太后丧礼留下的沉郁。
他的洗三礼与满月礼都因国丧余哀未散,没能大办,只得了康熙赐下的名字“胤祯”,便这般悄无声息地过去了,连一丝热闹的涟漪也未激起。
时间过得飞快,转眼已是三月中旬。
康熙的服丧刚过,蒙古草原便已起了风波。
康熙心思全扑在朝堂与边事上,极少踏足后宫,本就因国丧沉郁的后宫,更添了几分冷清寂寥。
漠北喀尔喀部内部生乱,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两派嫌隙爆发,兵戎相见,昔日的统一局面已然四分五裂。
随着战事迁延,双方渐渐陷入胶着。
谁知到了四月中旬,准噶尔汗国的噶尔丹竟趁机东侵,让本就复杂的漠北战局陡生变数。
准噶尔部显然早有预谋,攻势迅猛,仅用半个月便击溃了喀尔喀三部联军。
走投无路的喀尔喀部众只得放弃家园,南下漠南,向清廷叩关求援。
经大臣们连日会商,康熙最终定下决策,为稳妥,清廷先收容南下的喀尔喀难民,稳住人心;同时命理藩院出面斡旋,尝试调停各部矛盾。
这看似稳妥的两步棋,实则已为日后清廷对漠北局势的直接干预,悄然埋下了伏笔。
喜欢清穿:端淑贵太妃咸鱼躺赢了请大家收藏:()清穿:端淑贵太妃咸鱼躺赢了
这般心照不宣的光景,倒比前两次为皇后哭灵时少了几分紧绷,多了些许无声的松弛。
太皇太后丧仪之上,规矩森严,无人敢有半分逾矩。
就连后宫中唯一身怀六甲的德妃,也始终敛声屏气地跪伏着,半点不妥的动静都不敢闹出。
董佳佳瞥见她因连日哭灵愈发苍白的脸色,唇瓣紧抿着隐有难色,心中不禁暗生感慨:不愧是将来要登上太后之位的人,这份忍耐力着实过人,连自己也得佩服几分。
方才见德妃身子微微一晃,似有些支撑不住,董佳佳本想悄悄挪过去搭把手,卖个人情。
怎奈两人之间隔着惠妃与宜妃,中间还隔着好几步的距离,终究是没法子靠近,只得作罢。
德妃这般窘迫,身旁的宜妃与荣妃并非毫无察觉。
只是她们与德妃素来关系疏远,各自心中都揣着盘算,谁也不愿在此刻主动伸手相扶,只当未见般垂首默立,任她独自强撑。
哭灵到了后三日,董佳佳见德妃已是面色惨白、身子摇摇欲坠,实在有些看不下去。
她寻了个间隙,凑到荣妃耳边低声说了几句:“德妃这光景怕是快撑不住了,你若方便便照看一二。
真要是出了什么差池惹得皇上心烦,咱们这些人恐也难免受牵连。
” 荣妃听后沉吟片刻,终究是微微点了头。
靠着荣妃暗中的几分照拂,或是趁人不注意递过一杯温水,或是借故让她稍作歇息。
德妃才总算有惊无险地撑过了七日哭灵。
太皇太后的丧礼却并未就此落幕。
康熙念及祖孙情深,执意要依汉礼为太皇太后守孝,欲服孝二十七个月。
大臣们接连上奏劝谏,言说国不可一日无君,在众人再三力争下,康熙才终于松口,改为“以一日代一月”,服孝二十七日方止。
转眼便到了康熙二十七年。
德妃这胎终究没能熬到足月,于正月九日诞下了二十三阿哥。
经太医仔细诊视,说阿哥的身子还算康健,毕竟德妃哭灵时已怀胎八个多月,这二十三阿哥生下来好歹足了九个月的数,底子算不上差。
只是这新生儿的啼哭,并未驱散后宫中因太皇太后丧礼留下的沉郁。
他的洗三礼与满月礼都因国丧余哀未散,没能大办,只得了康熙赐下的名字“胤祯”,便这般悄无声息地过去了,连一丝热闹的涟漪也未激起。
时间过得飞快,转眼已是三月中旬。
康熙的服丧刚过,蒙古草原便已起了风波。
康熙心思全扑在朝堂与边事上,极少踏足后宫,本就因国丧沉郁的后宫,更添了几分冷清寂寥。
漠北喀尔喀部内部生乱,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两派嫌隙爆发,兵戎相见,昔日的统一局面已然四分五裂。
随着战事迁延,双方渐渐陷入胶着。
谁知到了四月中旬,准噶尔汗国的噶尔丹竟趁机东侵,让本就复杂的漠北战局陡生变数。
准噶尔部显然早有预谋,攻势迅猛,仅用半个月便击溃了喀尔喀三部联军。
走投无路的喀尔喀部众只得放弃家园,南下漠南,向清廷叩关求援。
经大臣们连日会商,康熙最终定下决策,为稳妥,清廷先收容南下的喀尔喀难民,稳住人心;同时命理藩院出面斡旋,尝试调停各部矛盾。
这看似稳妥的两步棋,实则已为日后清廷对漠北局势的直接干预,悄然埋下了伏笔。
喜欢清穿:端淑贵太妃咸鱼躺赢了请大家收藏:()清穿:端淑贵太妃咸鱼躺赢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