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章
关灯
小
中
大
太宗之子皆封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
二则大兴宰相任免,刘仁轨知西京留守事;原门下省政事堂迁往中书省,仍听令于裴炎;大量擢拔出身寒门的同平章事,亲武者一概擢为同中书门下三品,恃恩挟报。
三则急调羽林军赴东都,严格控制洛阳宫,以备不测。
四则扬、荆、益、并原守的都督皆进勋爵,名义上赴京领赏,实则暗中监视,实事另派亲武的青年小将统领。
而今万事俱备,她执子静守,待李显纵火自焚时再行掉吃,收尽满盘。
可新帝对母亲的老辣手段浑然不觉。
升了岳父韦玄贞为豫州刺史,新帝犹嫌不足,正月初十,复朝首日,面对文武百官的新年朝贺,他当众宣裴炎出列,问道:“朕欲以韦玄贞为侍中,卿以为如何?” 话音刚落,文武百官一片哗然。
韦玄贞原是小小的八品参军,仅因为是天子岳父,正月初二才刚升为正四品刺史,如今又要擢为国朝宰相,统领门下省一应政务,实在难以叫人信服。
裴炎手执象笏,出列躬身,对新帝据理力争,以拒此请。
李显当即大怒,于金龙座上忿然曰:“我以天下与韦玄贞,何不可!而惜侍中邪!” 裴炎当堂虽未言语,心中却知废帝的时机已至。
十面埋伏中,洛阳迎来了新帝登基后的首个上元节。
李显对危机浑然不觉,沉浸在嗣圣年间第一次满月的喜悦当中,他下令全城庆典,命内侍省在端门外树起一座高二十丈有余的灯轮,衣以锦绮,饰以金玉,周围再燃五万盏不同的小灯,簇之如花树。
远远望去,整座灯轮五焕七彩,宝光灿灿,比月色日光都更夺目。
灯轮下,教坊的娘子们衣罗绮、曳锦绣,耀珠翠、施香粉,就着“龙衔火树千重焰,猴奉莲花万岁春”的踏歌词,手拉手载歌载舞。
端门宫楼上,清管笙乐如梅花旋落般从三津桥涉水而来,新帝领百官坐于东楼,韦皇后领命妇坐于西楼,共赏这上元灯月奇色。
筠之无心观灯,就着灯轮恍如白昼的彩光,视线仔仔细细搜寻了对面楼上的文武百官,却没找到邵项元的身影。
整整四旬没有见面了。
他每日都回家看女儿,当然,都挑自己去上阳宫的白日。
她也很识趣,哪怕不必进宫,也总在日入后才往乳母处喂阿直。
他们日日擦身而过,在交错的时刻亲吻阿直,与所爱之人近在咫尺又无法触及。
进宫时,筠之曾向羽林卫打听过,原来自受封后,项元没有一日来当过职,连新做的金锁甲都不曾拿走。
她不知项元夜间住在哪,协礼家或酒楼里;也不知他白日都做些什么,是否在买醉中窃取安宁。
“筠筠。
” 恍神时,乍然听见这称呼,筠之心跳都漏了半拍。
转过头去,是嘉懋拿了两碟火蛾儿和丝笼给自己尝。
嘉懋一面吃火蛾儿,一面评论道:“这灯轮虽大,但太规矩了,我听说望津楼那里扎了一座灯山呢,有皮革做的猫儿狗儿,还绘了嫦娥奔月,织女鹊桥,更别提还有百戏能看
二则大兴宰相任免,刘仁轨知西京留守事;原门下省政事堂迁往中书省,仍听令于裴炎;大量擢拔出身寒门的同平章事,亲武者一概擢为同中书门下三品,恃恩挟报。
三则急调羽林军赴东都,严格控制洛阳宫,以备不测。
四则扬、荆、益、并原守的都督皆进勋爵,名义上赴京领赏,实则暗中监视,实事另派亲武的青年小将统领。
而今万事俱备,她执子静守,待李显纵火自焚时再行掉吃,收尽满盘。
可新帝对母亲的老辣手段浑然不觉。
升了岳父韦玄贞为豫州刺史,新帝犹嫌不足,正月初十,复朝首日,面对文武百官的新年朝贺,他当众宣裴炎出列,问道:“朕欲以韦玄贞为侍中,卿以为如何?” 话音刚落,文武百官一片哗然。
韦玄贞原是小小的八品参军,仅因为是天子岳父,正月初二才刚升为正四品刺史,如今又要擢为国朝宰相,统领门下省一应政务,实在难以叫人信服。
裴炎手执象笏,出列躬身,对新帝据理力争,以拒此请。
李显当即大怒,于金龙座上忿然曰:“我以天下与韦玄贞,何不可!而惜侍中邪!” 裴炎当堂虽未言语,心中却知废帝的时机已至。
十面埋伏中,洛阳迎来了新帝登基后的首个上元节。
李显对危机浑然不觉,沉浸在嗣圣年间第一次满月的喜悦当中,他下令全城庆典,命内侍省在端门外树起一座高二十丈有余的灯轮,衣以锦绮,饰以金玉,周围再燃五万盏不同的小灯,簇之如花树。
远远望去,整座灯轮五焕七彩,宝光灿灿,比月色日光都更夺目。
灯轮下,教坊的娘子们衣罗绮、曳锦绣,耀珠翠、施香粉,就着“龙衔火树千重焰,猴奉莲花万岁春”的踏歌词,手拉手载歌载舞。
端门宫楼上,清管笙乐如梅花旋落般从三津桥涉水而来,新帝领百官坐于东楼,韦皇后领命妇坐于西楼,共赏这上元灯月奇色。
筠之无心观灯,就着灯轮恍如白昼的彩光,视线仔仔细细搜寻了对面楼上的文武百官,却没找到邵项元的身影。
整整四旬没有见面了。
他每日都回家看女儿,当然,都挑自己去上阳宫的白日。
她也很识趣,哪怕不必进宫,也总在日入后才往乳母处喂阿直。
他们日日擦身而过,在交错的时刻亲吻阿直,与所爱之人近在咫尺又无法触及。
进宫时,筠之曾向羽林卫打听过,原来自受封后,项元没有一日来当过职,连新做的金锁甲都不曾拿走。
她不知项元夜间住在哪,协礼家或酒楼里;也不知他白日都做些什么,是否在买醉中窃取安宁。
“筠筠。
” 恍神时,乍然听见这称呼,筠之心跳都漏了半拍。
转过头去,是嘉懋拿了两碟火蛾儿和丝笼给自己尝。
嘉懋一面吃火蛾儿,一面评论道:“这灯轮虽大,但太规矩了,我听说望津楼那里扎了一座灯山呢,有皮革做的猫儿狗儿,还绘了嫦娥奔月,织女鹊桥,更别提还有百戏能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