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章 尘封二十年的罪证(七)
关灯
小
中
大
档案鉴定室的灯光冰冷刺眼。
几位文件鉴定专家正围着那几页泛黄材料仔细查看,红外扫描、纸张成分比对、墨水老化时间分析同时进行,技术员不时与刑警交换意见。
“程队,可以基本确认,”江州警科院的鉴定员周慧推了推眼镜,“这批材料中,只有第三页的部分内容是原始文书,其余的,包括落款日期和红章,都存在篡改痕迹。
尤其是这张‘匿名举报表’,上面的打字机型号属于1995年东德进口,仅供给过国家情报系统和科研档案中心使用。
” “这就有问题了。
”程望低头,眉头紧锁,“一帮大学应届生,怎么可能接触到这种设备?” “而且文件印章中的字迹存在浮印层——我们在实验室用氨气熏蒸后,发现字迹下还有另一行被抹去的文字,初步判断是‘国档办调阅编号’。
” 郑然一听,立刻出声:“国档办?国家档案局下属单位?他们有什么动机伪造?” 程望沉声道:“不一定是国档办的行为,但很可能是那台打印机流入了地方之后,被某些人用于制造‘诱饵’。
问题是,谁放出这批档案,又为了什么目的?” 张远翻看着当年档案流转记录:“我们调了1996年6月至8月江州大学所有档案馆人员名单——总共58人,其中包括四名临时工和两名‘外聘档案审查顾问’。
顾问中的一个人,叫‘沈卓然’,今年已经75岁,当年从地方档案局借调过来三个月。
” 程望目光一动:“他现在人在哪儿?” “暂住江州老城区金丰路‘兰亭小区’,我们联系过本人,说愿意协助调查。
” 程望一挥手:“准备车,今晚去找他。
” …… 夜色沉沉,兰亭小区是个典型的九十年代单位家属区,灰白色水泥墙皮早已斑驳破碎,墙角潮湿处还挂着青苔。
沈卓然住在三楼,门口放着一排整齐的旧信箱和一副摇摇欲坠的防盗门。
林默敲门几下,不久,门内传来缓慢的脚步声。
门开了,一个头发花白但神态清朗的老人站在门后,戴着金边老花镜,看着几位刑警。
“你们是来调查‘展室六’那批老档案的,对吗?”他轻声开口。
程望微怔,随即点头:“沈老师,您怎么知道我们会来?” “前两天电视里报道了校史馆案的重启调查,我就知道——过去那件事,终究压不住了。
”他转身,“进来说吧。
” 屋里很干净,墙上挂着几幅老照片,角落堆满资料书籍和
几位文件鉴定专家正围着那几页泛黄材料仔细查看,红外扫描、纸张成分比对、墨水老化时间分析同时进行,技术员不时与刑警交换意见。
“程队,可以基本确认,”江州警科院的鉴定员周慧推了推眼镜,“这批材料中,只有第三页的部分内容是原始文书,其余的,包括落款日期和红章,都存在篡改痕迹。
尤其是这张‘匿名举报表’,上面的打字机型号属于1995年东德进口,仅供给过国家情报系统和科研档案中心使用。
” “这就有问题了。
”程望低头,眉头紧锁,“一帮大学应届生,怎么可能接触到这种设备?” “而且文件印章中的字迹存在浮印层——我们在实验室用氨气熏蒸后,发现字迹下还有另一行被抹去的文字,初步判断是‘国档办调阅编号’。
” 郑然一听,立刻出声:“国档办?国家档案局下属单位?他们有什么动机伪造?” 程望沉声道:“不一定是国档办的行为,但很可能是那台打印机流入了地方之后,被某些人用于制造‘诱饵’。
问题是,谁放出这批档案,又为了什么目的?” 张远翻看着当年档案流转记录:“我们调了1996年6月至8月江州大学所有档案馆人员名单——总共58人,其中包括四名临时工和两名‘外聘档案审查顾问’。
顾问中的一个人,叫‘沈卓然’,今年已经75岁,当年从地方档案局借调过来三个月。
” 程望目光一动:“他现在人在哪儿?” “暂住江州老城区金丰路‘兰亭小区’,我们联系过本人,说愿意协助调查。
” 程望一挥手:“准备车,今晚去找他。
” …… 夜色沉沉,兰亭小区是个典型的九十年代单位家属区,灰白色水泥墙皮早已斑驳破碎,墙角潮湿处还挂着青苔。
沈卓然住在三楼,门口放着一排整齐的旧信箱和一副摇摇欲坠的防盗门。
林默敲门几下,不久,门内传来缓慢的脚步声。
门开了,一个头发花白但神态清朗的老人站在门后,戴着金边老花镜,看着几位刑警。
“你们是来调查‘展室六’那批老档案的,对吗?”他轻声开口。
程望微怔,随即点头:“沈老师,您怎么知道我们会来?” “前两天电视里报道了校史馆案的重启调查,我就知道——过去那件事,终究压不住了。
”他转身,“进来说吧。
” 屋里很干净,墙上挂着几幅老照片,角落堆满资料书籍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