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5章

关灯
    走入里面,也是宽敞。

    整洁明亮,靠窗的地方摆着几盆兰花,只开一两朵,葱葱绿叶间有几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。

    这伙计很有眼色,看着两位客人皆气度不凡,送上酒菜,帮他们带上门,快速地退了下去。

     在订的包间里,两人对坐下来把酒相谈。

     “贤弟在翰林院感觉如何?听小儿讲,前年送他表哥时。

    曾路遇过贤弟,还向你讨教过几招。

    听他自己讲,很是受用。

    谢某在这里代他谢过了……” “谢大人客气了!您家学渊源,岂是澄能班门弄斧的,只是跟令郎交流了几句。

    他天资聪颖,上榜那还不是如同探囊取物!后来澄才知道,您是泰和年间的两榜进士……”钟澄谦虚地回应道。

     “……愚兄是泰和三十三年中的举人,也就是那年,在家乡遇到微服游历的圣上,当年他还是太子。

    后来在三十七年成了两榜进士。

    ”追忆往事。

    谢安良不禁感叹道,“当时的圣上,何等的意气风发,胸怀天下黎民……可惜后来遇到一些变故……” “二十年了,没人知道他心中的苦……”中年男人似是喃喃自语,又像是向对方感叹,一言未毕,竟已是黯然不语。

     钟澄没有做声。

    内心有些触动:也曾听说过,陛下从小就聪明机警,仁爱博才。

    还只是储君时,挥斥方遒,针砭时弊。

    从小就得圣祖爷器重,先帝刚登位时。

    他还不到十岁,就被立为太子。

     这几年接触下来,他印象中的天子,是个含而不露,内敛深邃的君王形象,有时甚至有些许沧桑和颓废。

    很难想象他意气风发的样子。

     想起三年前对自己说的那番话,甚至把父亲和屈大夫相提并论,罪已责躬。

    让他很是感动,当时恨不得以身相报。

     只是那时他已是泥足深陷,当年犯下的错,身上的污点,让他动弹不得。

    即便是辞官回到故里。

    怕也是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