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5章

关灯
    得保得清名。

     况且,别的都可以不顾,大女儿的归宿没安排好之前,他还不敢轻举妄动,挂冠而去!不然,到地底下,自己没脸去见倩娘。

     跟着附和了几句,钟澄就没有再多说一句。

     前几年,谢安良也是这样接触过他,想拉钟澄入程太傅的阵营。

    当时他就是这样一副两不相帮的中立态度。

     女儿掉落山崖,后来失而复得,钟澄彻底跟这两派中的官员断绝了交往。

    减少自己在朝中的存在感,一心扑在学问上。

    这几年在选才、育才上,倒练就了几分眼力和本事。

     聊着聊着,两人就谈到了先帝晚年的一些朝中局势。

     其实是钟澄故意引到这些话题上面去的。

     他一直想弄明白,坐在龙椅上的那位,对自己岳父到底是何感观,眼前的人虽然有立场的倾向,但起码可以窥见一斑。

     “……泰和四十二年那年的淮河大水,让无数乡民流离失所,江淮一带饿殍遍野。

    陛下刚登基,就遇上了此等困局。

    愚兄当年奉陛下圣谕前往赈灾,亲历过当时的惨况,实不忍见黎民,再遭受那样的苦难。

    第二年改元,遂主动向圣上请缨,前往当地治水,回京后继续在工部专司此职……”他仿佛还沉浸在那时惨状中出不来,声音低沉,悲戚哀伤。

     听得钟澄也有些动容。

     本来以为自己,能够坦然面对过往经历了,谁知被他一提起,心中又有了隐隐的刺痛…… 那年的大水,对有些人来讲,是失去了生命、亲人、家园。

     而对于他来说,可以算是人生重大的转折点,一家人苦难真正开始。

    妻子离世,长子刚落地就夭折,母亲和他背上杨家的恩债,后来被迫娶了继妻……女儿几次三番被陷害…… 可能是老天爷给他们一家人的考验吧! 想到此处,钟澄向谢尚书拱手道:“谢兄